戴浩然,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1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八光分文化副总经理、产品总监,《银河边缘》执行主编,《三体漫画》项目统筹,笔名夏桑,青年科幻作家,著有长篇科幻小说《跑去她的世界》、短篇小说集《月海电台》,其余作品散见于《文艺报》《九州志》《新科幻》、蝌蚪五线谱等平台,四川省作协会员,获光年奖、钓鱼城科幻奖等文学奖项,先后被新华社客户端、《华西都市报》《红星新闻》《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科幻出版业的“连续创业者”
戴浩然是一个对“书”十分挑剔的人。作为编辑时,他被称为“连续创业者”。他表示,做一本科幻图书,就像是在创业;那些优秀的科幻编辑们,就像是一个个反复开启新事业的“连续创业者”。

他从不轻易放过一本好书,会花非常多的时间为每本书塑造它独特的产品逻辑,以求取得最好的市场反馈。“一本市场反应平平的书籍意味着读者并没有阅读到自己期待的作品。” 戴浩然说道。
戴浩然团队负责的《星之继承者》,上市一年多都还在不断加印;其编辑出版的多部原创科幻小说已进入影视改编环节,其中,《小镇奇谈》正由导演陈思诚监制改编成真人电影,《群星》即将在今年五月开拍,《七国银河》动画剧集即将上线,《火星孤儿》真人电视剧已经开发完成等待上线,《不动天坠山》被改编成真人剧集时,正在由国内顶尖2D动画团队开发为动画剧集,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付强老师所著《闭环》由科幻作家刘慈欣担任文学顾问,正改编为院线电影。

在做《三体漫画》项目时,从制作到输出,戴浩然及各方团队都投入了巨大时间和精力,经历了漫长打磨和铺垫,光是研究文本、推敲设定就花了两年时间,对《三体》内容烂熟于心。如在画面跟进上,为使《三体漫画》尊重原著,他们做得非常严密,“尽可能地‘逐字、高像素’传递故事细节。”戴浩然说道:“经常凌晨两点绘图的主笔老师问我,这样改行不行,那样改是不是更好?在走社审流程时,社审老师无论何时提出任何要求,都必须及时修改,在出版下印厂的过程中,依然要不断修改。”在长达六年多时间里,《三体漫画》经历了一次次精益求精的迭代更新,最终才有了目前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和土耳其八个国家的版权输出纪录。
作为写作者,他对自己的创作要求更加严苛。为了让作品《跑去她的世界》中“他仅存的希望,就是每当跑步时,能看见亡妻。”这一创作核心有相应的科学解释作为支撑,通过逻辑推演展现出真实感。戴浩然邀请了他的好友,同时也是《三体漫画》科学审读顾问、科幻作家的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付强老师做他的科学顾问。
他们一起对小说里的科学理论进行构建,让整个作品既有科学支撑,又不失生动。针对书中男主角沈禹铭奔跑时能够看见幻影这一构想,付强提出,幻影是沈禹铭做出了不同选择的另一个时空,科学上属于平行时空的概念。为了让常见的平行时空设定更加有技术的质感,可以借助一个虚构的概念——时间量子纠缠态。这一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不久前科研界发现的“时间晶体”,即原子构成晶体不再是由于空间上的周期性结构,而是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同样的,两个处于“时间量子纠缠态”的粒子,不再是跨越空间距离彼此连接,而是可以跨越时间。这正好对应了沈禹铭可以看到幻影的故事设计。

之后,他们又围绕“时间穿越”“意识跳跃”等概念在科幻小说中如何具象化表现进行反复推敲、逐字逐句打磨改稿,最终将一个十几个字的想法完善成一部拥有坚实科学基础和科技支撑的二十万字科幻长篇小说。


2024年9月20日, 戴浩然及其新书《跑去她的世界》被《华西都市报》专栏报道。12月2日,《跑去她的世界》的真人电影版权出售。对于戴浩然来说,《跑去她的世界》带来的赞扬与呼声回应了他坚持了十余年的热爱。“一个作者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落笔总有故事。”他说道。

谈及被刊登在《华西都市报》,戴浩然分享道:“小时候受外公影响,看《华西都市报》成为一种习惯。如果外公还在,在喜欢的报纸上看到我的名字和书肯定特别开心。”
逢良师 一生之幸
毕业十余年,戴浩然仍会回想起在母校的时光。在大学专业课上学到的知识对他现在的工作有着很大帮助。他说:“在母校的经历构成我现在生活的绝大部分,不仅我与爱人缘起锦江,经历八年相恋,建立自己的小家庭。这里也是我写作事业的起点。”那时他和张慧芳老师学习现代汉语,上纵瑞霞老师的写作课,课余时间就是阅读,一年可读上百本书。
提起母校,他笑着分享了前不久返校拜访张慧芳老师的事情。他说:“如果我要当一名老师的话,我想成为张慧芳老师这样的。”

在他的印象里,张老师的课堂总是脉络清晰,与时俱进。每次听完她的课都能收获新的知识、拓宽见识,也是张老师教会了他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
纵瑞霞老师也是戴浩然走上文学路的重要角色。“她包容一个学生不成熟,甚至于不聪明的一面。她告诉我,纵然稚嫩,也要继续创作。我能在文学创作的路上一直前行,纵老师功不可没。”戴浩然说。

从大一开始,戴浩然每写完一篇小说都会给纵老师看,纵老师则会和他分享阅读之后的感受及建议。《月海电台》中的许多篇目戴浩然都有请纵老师指导过,如其中收录的《画岚》一文,纵老师看过后认为他进步颇大,并鼓励他去投稿。

“某种意义上纵老师直接促使了《月海电台》这本书的诞生。”戴浩然分享道:“在我文学观点不成熟的时候,纵老师总是静静倾听,不仅不会直接否定我,还不断鼓励我创作。如果当时老师批评或者贬低我的想法,可能都不会有我现在的从容与自信,毕竟纵老师的这些倾听与鼓励对于一个看似没有出路的写作者来说是最特别的陪伴。”


戴浩然总会感慨:“逢良师,一生之幸。” 张慧芳老师和纵瑞霞老师对他的培养就如种子种于泥土,让他能忠于热爱,生根发芽,终得葳蕤。文学路漫漫,他始于热爱,从未止步。
信息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华西都市报》《红星新闻》
《澎湃新闻》《出版人》
新闻中心记者 吴钰 佘思琪
编辑 冯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