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老师就像教学楼的安全出口指示灯,在你需要的时候,她一直都亮着。”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有这样一位“宝藏老师”:她从“技术执行者”转型为“教育创新者”。作为“双师型”教师,她将行业经验融入课堂,用实战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领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二等奖;“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全国蓝桥杯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三等奖;同时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重点项目立项。今天【多彩锦江人】栏目带大家一起走近计算机学院教师陶亮。
从企业到课堂 让知识落地生根
“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导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陶亮老师的教育理念很接地气。
陶亮老师拥有多年企业经验,擅长将真实项目“搬”进课堂。在《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上,她将封装性、继承性等抽象概念与企业级代码规范结合;在《基于平台的软件开发实践》课中,她紧扣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等全流程开发实践,帮助学生构建软件开发的整体认知框架。

对于抽象知识的教学,陶亮老师善用生活中常见事物进行类比。例如在讲解“类与对象”时,她以汽车为例,用汽车的品牌、型号等属性比喻类属性,再用具体的某一辆小轿车,如老爷车或迷你车,来解释对象属性。此外,还会编写简单易懂的代码示例,让学生通过实际运行代码来感受抽象知识在具体程序中的体现。比如在讲解面向对象编程中类的继承关系时,她会编写父类汽车和子类垃圾车的代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学相长。”陶老师说:“课堂上,为促进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观点和想法,并设置了较多讨论、展示环节,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项目。”
“陶老师的课堂节奏张弛有度,HTML等前端知识也被她层层拆解,知识不知不觉就溜进了脑袋。”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杨丽莹分享道。
对接行业 打造“职业胜任力”
陶亮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硬实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胜任力,她的教学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在教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时,她采用项目驱动与案例教学双重结合的教学方法。在《Web应用开发I》课程中,她从简单的静态网页制作,逐步过渡到动态网站开发项目,同时引入大量优秀Web应用案例和企业实际软件项目开发流程,让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了解行业标准。

学生需要的不只是代码,而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她设计“闯关式”实训任务,利用“头歌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边学边练,还会模拟企业开发场景布置小组作业。“综合性实践项目有助于学生在职场中解决复杂问题,这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陶老师说。
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谭晓静说:“陶老师的课程总是将行业需求与课程知识深度融合!她引用蓝宇快递系统案例,将Java知识融入实际业务场景,从功能模块搭建到代码的具体实现,每一步都像模拟实战,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学习效果,也让我们提前适应了行业节奏。”
以赛促学 在挑战中突破极限
陶亮老师经常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她认为竞赛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
“竞赛不仅考验技术,也锻炼抗压与协作能力——这都是未来职场的隐形加分项。”陶老师说,指导比赛时,为帮助学生攻克难关,她会引入企业级机考模拟训练,邀请高年级学生分享实战经验,梳理备考时间线和关键节点……

陶亮老师指导的团队“古辞新风”获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为四川省参赛高校中的最好成绩。队长卢妍霏回忆:“陶老师就像教学楼的安全出口指示灯,在你需要的时候,她一直都亮着。答辩前我们疯狂改稿,她提醒了我们在最后一页加上‘本系统已申请软件著作权’。答辩时评委果然追问了我们产权问题。这种‘隐形兜底’的踏实感,让我们敢放手去闯!”
在竞赛指导过程中,陶亮老师也收获颇多。她分享道:“我学会了将企业级项目管理经验转化为适合学生的方法论。这让我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技术执行者”到“教育创新者”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陶亮老师始终关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动态,尤其热衷于系统性探索AI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
她深入调研行业需求,将行业最新技术和实践案例融入课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学流程的再造与优化,用AI生成教学案例、设计智能题库,并研究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行为习惯等,构建多模态学习分析模型,形成个性化学习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闭环,帮助教学更新、迭代。工作之余,她也喜欢通过旅游体验不同文化,通过阅读科幻小说激发对未来技术的想象力······这些爱好塑造了她跨学科的教学视角。
从教以来,陶亮老师获评学校“优秀教师”,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国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和全国“蓝桥杯”专业软件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国赛“优秀指导老师”。
在教学科研方面,她主讲课程《Web应用开发》获批2024四川省教育厅本科高校应用品牌课程;参与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认知智能的大学生职业胜任力评估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申报并成功立项;主持的校级科研、教改项目“面向职业胜任力的专业方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重点项目立项。同时出版专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模式识别研究》,发表论文《民办院校面向职业胜任力的计算机编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高等院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OBE教学理念的构建与实践》等。
“我深刻理解到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能力塑造。”她坦言,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收获与成长,是实现了从“技术执行者”到“教育创新者”的蜕变。
陶亮老师用自身经历诠释了“双师型”教师的深层价值。她寄语学生:希望同学们以开放心态拥抱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交叉融合中激发创新灵感,最终成长为能应对复杂挑战的复合型人才。
新闻中心记者 曹雪梅 汤丁 黄奕
编辑 冯耀丹
陶亮 计算机学院 副教授
主讲课程: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于平台的软件开发与实践》和《Web应用开发I》课程等。
研究方向:
软件应用与开发,Web应用与开发。
曾就职于全球头部专业移动通信设备提供商诺基亚(NOKIA)和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历任高级软件工程师,技术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等,专注于专业通信设备的研发,有丰富的嵌入式软件和网管应用软件项目开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