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由我校艺术学院教师王美娜、孟凯宁、黄涛、李然之共同完成的《传统文化设计元素考察》课程入选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是教育部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相关要求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示范课程,为构建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在本次认定中,经各单位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与会议评审,覆盖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等五类课程。其中,社会实践课程共计451门,我校《传统文化设计元素考察》荣列其中,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传统文化设计元素考察》课程紧密结合我校“通专并重、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传承文化、守正创新”为宗旨,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创新实施“场景化、游戏化、实战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沉浸式学习情境,通过游戏化任务打卡与企业导师模拟评审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欲。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西南地域文化,引导学生完成从文化考察、理解阐释到创意设计与社会推广的全流程实践,突出跨学科融合与技术创新,鼓励学生运用AI工具及新媒体手段进行创作与传播,着力培养兼具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新时代设计人才。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将其视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各项部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通过系统规划课程建设、加大资源投入、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课堂创新,持续推动课程质量全面提升。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与跨学科课程建设,助力教师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持续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优质课程,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夯实基础。
此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不仅是对该课程教学团队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更是学校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体现。未来更要以此为契机,继续推动课程优化与创新,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生态,努力培养更多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